首页 > 学术园地 > 中医文化
扁鹊论“治未病”
点击次数:5216次2017-8-6 作者: 谭洪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黄帝内经》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近年来,中医深入开展 “治未病”,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治未病”的概念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还是较为模糊,有的人认为没有病(未病)怎么治?有的人则认为“治未病”就是预防医学,就是养生,其实不然。在古籍《鹖冠子·世贤》中有一个小故事,将“治未病”的理念作了非常形象的阐释:

魏文侯问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耶?”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针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

扁鹊见魏文侯。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好?”扁鹊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侯问:“为什么?”扁鹊说:“我大哥治病,从人的神态上就能预先看到疾病将要发生,在疾病还没有形成之前就能它祛除了。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祛除疾病,所以他的名声无法外传,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疾病刚刚显露出小小的苗头就被他给治好了,但一般人认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只限于本乡里。而我治病,都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人们看到我在经脉上扎针放血,给病人灌服汤药,在皮肤上敷药、做大手术等,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魏文侯听了,感叹不已。

在这个故事中,扁鹊三兄弟的医术高下立判。扁鹊的大哥和二哥就是典型的“治未病”。扁鹊的大哥治于发病之前,按现在龙砂医派传人顾植山教授的话说就是“握机于象之先”,“机”是机变,“象”是病象。看到“机”了,即使现在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象”,但下一步肯定会发病,这时采取措施,疾病就不会发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工治未病”,是最高明的医生。那么,怎么抓“机”?文中提到了“视神”。形体虽然没有变化,也没有不适的感觉,但神态已然有了变化,神的变化是最早的异常表现,是疾病发生的最初征兆。扁鹊的二哥善于防微杜渐,也属于“治未病”的范畴,疾病刚刚表现出很轻微的症状就把它祛除了,而不是等到疾病发展严重了,那时再治就晚了。这跟西医提出的“早发现、早治疗”相类似。

扁鹊妙手回春,善于用扎针、放血、敷药等手段治疗疑难杂症,但做的却是最低等医生做的工作。大家熟知的三国时期的华佗也是如此:剖腹洗肠胃、开颅洗脑髓。技术固然先进,但这时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病人遭受了痛苦,治疗也极为棘手。现在技术越来越进步,仪器越来越先进,病人却越来越多,疾病也越来越难治,就是因为医患双方都没有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

上面的故事里并没有提到预防、养生,而是在疾病将要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初进行准确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治未病”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或在萌芽状态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阻断疾病发生发展。由此看来,养生、预防能够“防患于未然”,但跟“治未病”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治未病”不是单纯的预防、养生,也不是让人在没病的时候乱吃药,而是及早察觉疾病发生的异常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阻断和治疗措施。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