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介绍 > 党建之窗
学思践悟凝共识,积聚力量促发展 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侧记
点击次数:1456次2023-5-18

学思践悟凝共识,积聚力量促发展

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侧记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在省卫生健康委党组领导下,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分两个阶段(58-11日,515-17日)、集中7天时间,认真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此次专题读书班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环节,时机成熟、意义重大,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读书会”,也是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的“交流会”,更是踔厉奋发、真抓实干的“推进会”。中心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带头示范,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读、交流研讨和专题辅导等形式,切实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突出紧跟核心的政治要求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举办专题读书班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规定动作,省卫生健康党组对委直属单位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作了明确要求,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及时制定专题读书班实施方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交流。


 

 

通过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铸牢政治忠诚,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强化理论学习的深度广度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今天,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迫切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在学习内容上,我们为每位党员配发《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必读书目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等选读书目,并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汇编成册。在学习形式上,先后组织2次专题辅导,4次集中学习研讨,8次学习小组集中学习,中心领导领学指定篇目并交流学习体会,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学习内容丰富全面,做到了党员干部全覆盖。

 









大家纷纷表示,“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沉下心来学习理论知识”“通过一篇一篇、一字一句地读原著学原文,对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认同了”“通过系统深入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对中医药和中心事业发展也有了新思考”。

三、锻造务实清廉的硬核作风

以学正风是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目标任务,也是转变作风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每位学员都十分重视和珍惜这次专题读书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积极克服工作任务重的工学矛盾,按照“三带三入”要求,坚持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制定学习计划,主动开展自学,深入交流研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读书班期间,举办《党章》专题辅导,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领导班子带头遵守学习纪律,端正学习态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汲取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动力,保持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永远吹响冲锋号,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学深悟透思想理论强化党性修养,滋养初心使命,抵御侵蚀蜕变,锤炼过硬作风。

四、推动干事创业的果敢担当

通过读书学习和专题辅导,学员们表示受益匪浅,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的理解,在理论上补了课、精神上补了钙,也深深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理想、博大情怀、强烈担当,从内心深处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大家在学习中,对自己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民服务的群众立场等方面进行了深查对照,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一步加深了对“两个确立”的理解,核心意识更强、政治能力更强、责任担当更强。

 




中心领导主动领题调研,进一步彰显学用结合的政治自觉。按照计划,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安排下赴苏中、苏北实地调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中医馆、中医阁等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同时调研综合医院中医科和市(县)中医院相关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