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保健
秋季养生贵在“调”
点击次数:7133次2013-8-24 作者:常州市中医医院 来源:常州市中医医院
    经历了酷暑难熬的夏季,一场场秋风秋雨即将把我们带入天清气爽的秋天,这一季我们将要经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霜、霜降这六个节气,《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讲的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人们虽然感到比夏天要舒服了很多,但也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秋乏,这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下面,笔者就调湿度、调饮食、调起居、调身心等方面来谈谈秋季的科学养生。

调节湿度
    中医学认为秋主燥,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发生燥咳、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秋令还可出现大便燥结。故有必要把室内湿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50%-60%左右的室内湿度是人体最适宜的湿度;另外,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也必不可少,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中老年人在秋季洗澡不宜过勤,每周洗1~2次为宜,每次不超过半小时。不宜用碱性肥皂洗澡,应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肥皂等。秋天天凉了也要保持居室经常通风,当室内外温度相差10℃时,15分钟即可将室内空气交换一遍。少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厨房最好安装换气扇,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

调理饮食  
    中医学认为,秋季燥邪当令,为秋天的主气,称为“秋燥”。肺属金,燥邪最宜伤肺,所以秋季的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也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燥烈之物,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均属于清补、平补之品。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宜过量。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体,诱发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到了秋天,天气转凉,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在秋天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这对于本来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调整起居
    秋季的睡眠养生应分早秋、中秋、暮秋三个阶段来调整作息时间。初秋时节应本着避高温的原则,延续夏季时期夜卧早起的习惯,以预防劳气伤阴的后果,按照晚睡顺应阴气,早起顺应阳气的原则进行睡眠养生。到了中秋和暮秋,就应该本着避潮湿、避寒凉的原则,采用早睡早起的方式,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滋养阴气,早起顺应阳气,一般8-9小时睡眠,睡眠不宜过多。而且人体的生理变化同自然界的变化一样,到了秋季由生长到收获,导致人们的劳动强度增加而产生困倦感,人们经常有疲乏、易困的现象出现,这就是民间说的“春困秋乏”,秋季早睡,正符合人体需求,又有安睡的条件,天气凉爽,舒心爽身,经过一个少眠的夏天,正好借此补偿。秋季睡眠养生的早起,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民间流传的谚语,它正符合了《内经》所提到的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自“立秋”节气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时我们应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适当“冻”一下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但也不能过于“秋冻”,应与气候变化相和谐。如果到了深秋,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昼热夜凉温差大,要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特别是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病保健,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

调畅身心
    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时节,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最易触景生情,引起苦闷衰落、垂暮颓废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朋友、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能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从而消除忧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参加户外运动,强身健体。没有夏季的暑热也没有冬季的严寒,秋高气爽算得上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秋风中散步、跑步,这不但是在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 此外,郊游登山是一项适宜秋季的锻炼项目,不仅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脏的收缩力增大。
    其实,身心的调节是合二为一的,身体强壮则精神饱满,精神旺盛必能促进身体健康,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顺应天时养生,重视饮食、起居、身心等多方面的综合调理,就一定能安然度过一个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秋季。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