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园地 > 中医学术
固本培元 从脾治痹
点击次数:9261次2021-1-25

固本培元 从脾治痹

时间:2021-01-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文建庭 刘健

  风湿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新安医学治疗本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刘健教授带领下系统总结了新安医学治疗痹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在固本培元理论指导下,提出“脾虚致痹”和“从脾治痹”的学术观点,研制了针对不同证型痹证的复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20年,疗效显著。团队以系统生物学为研究手段对痹证进行长期、多元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探究脾虚致痹的病根,破解从脾治痹的密码。

  提出脾虚致痹病机,明确分子机制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痹阻经络,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若久痹不愈,又复感外邪,邪气内舍则成内痹,即脏腑痹。笔者结合多年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出“脾虚湿盛”是痹证的核心病机,具体病机是:气血不足、营卫失调,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痰瘀互结、脉络阻滞。

  脾虚气血不足致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虚运化不足,筋骨、关节、肌肉得不到充养,则肌肉不充、筋骨不坚。同时若脾虚气血化生不足,易受外邪侵袭,营卫失调,发为痹证。

  脾虚湿浊内生致痹:脾虚则运化水液失健,则津液不能流注、浸润关节,则关节失利,屈伸不能。脾喜燥恶湿,而湿邪重浊、趋下,性黏滞、胶着难去,若湿邪内盛,易困脾,脾为湿困,运化失健,加重水湿,二者相互影响,致使病情缠绵难愈。

  脾虚痰瘀互结致痹:脾失健运,易内生湿痰、浊瘀。痰浊久聚,气血运行不通,经络痹阻,日久则痰浊、瘀血互结,可见关节局部肿胀,刺痛,痛处固定,瘀斑、瘀点,严重者见皮下结节等。

  团队围绕痹证的中医学病机,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痹证中医学病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认为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的本质是自身免疫紊乱,整体机能下降,表现为痹证患者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的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低及患者感受差等;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的本质是炎症免疫失衡,细胞凋亡逃逸,表现为痹证患者炎症因子失衡、Th17/Treg细胞失衡、氧化应激失衡、免疫细胞凋亡逃逸等;痰瘀互结,脉络阻滞的本质是凝血因子失衡,血管内皮增生,表现为痹证患者凝血因子失调、高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升高、脂蛋白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增生等。

  以组学技术探究脾虚致痹分子病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痹证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以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为代表的组学技术是最新的研究方法,能定量考察痹证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蛋白质种类及数量的改变,筛选痹证诊治和预后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为探究痹证病根提供新的手段,为痹证的药物治疗提供评价方法。

  团队对类风湿关节炎(RA)脾虚湿盛证患者进行转录组学研究,利用全转录高通量测序筛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非编码RNAs和编码RNAs,共得到165差异circRNAs、341个差异lncRNAs、63个差异miRNAs和7895个差异mRNAs,经GO、Pathway富集分析,分别确定与炎症免疫失衡、细胞凋亡逃逸、氧化应激失衡、高凝状态的关键基因。对类风湿关节炎脾虚湿盛证患者进行蛋白组学研究,利用蛋白微阵列技术,共筛选出免疫炎症失衡蛋白50个和细胞凋亡逃逸蛋白30个。团队对强直性脊柱炎(AS)湿热证患者进行转录组学研究,共得到10441个差异circRNAs,270个差异lncRNA,44个差异miRNA,973个差异mRNAs。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进行蛋白组学研究,共筛选出50个差异蛋白,IL-8、TNF RII和MIP-1β差异表达最明显,可协助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并可能成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新的治疗靶点。对骨关节炎(OA)湿热证患者进行蛋白组学研究,共筛选出50个差异蛋白,扩大临床样本量验证发现B7-1、ICOS和PD-L2具有显著差异性,与疾病活动性指标、心功能、患者感受等具有显著相关性。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湿热蕴结证患者进行蛋白组学研究,共筛选出50个差异蛋白,临床验证发现GM-CSF、IL-8、MIP-1β和TNF RII差异表达最明显,与免疫炎症指标、心功能参数等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为痹证的发病病根提供新见解,阐明其发病新途径,制定更合适精准的治疗方案。

  应用新安健脾系列方从脾治痹

  在痹证的治疗中,新安医家在长期临证中形成以补益先后天之本、健脾祛湿、祛风除湿、化瘀通络、扶正祛邪并举的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中医痹病理论,其中以汪机为首的新安固本培元派强调固本培元、重视调理脾胃,对中医药治疗痹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团队以新安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针对痹证不同证型的新安健脾系列方,分别为针对脾虚湿盛证的新风胶囊,全方由黄芪、薏苡仁、蜈蚣、雷公藤组成,具有健脾化湿、通络除痹功效;针对痹证湿热证的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全方由黄芩、栀子、薏苡仁、桃仁、威灵仙组成,具有清热通络、健脾利湿功效;针对痹证寒湿证的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全方由茯苓、桂枝、片姜黄、淫羊藿、黄芩组成,具有温阳通络、健脾利湿功效。团队应用新安健脾系列方治疗痹证20余年,疗效显著,并在药学、临床及实验方面对其做了大量研究。

  药学方面对新安健脾系列方的制备工艺、质控标准、指纹图谱、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形成了完善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临床方面进行了新安健脾系列方治疗痹证的RCT试验、临床大数据挖掘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等,结果表明新安健脾系列方在改善痹证患者关节局部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炎症、心肺功能、贫血、高凝状态、氧化应激、凋亡、生活质量等方面显著优于西药组,同时新安健脾系列方是痹证终点事件的保护性因素,能有效减少痹证终点事件的发生。实验方面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模型,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新安健脾系列方不仅能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降低关节炎指数,也对大鼠免疫炎症、凋亡自噬、血小板活化及心肺功能产生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降低炎症反应和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等有关。

  以组学技术破解从脾治痹的分子密码

  目前,西药治疗痹证具有减轻关节症状的作用,但长期服用副作用多,大多患者不能耐受且依从性差,远程效果不明确。中医药治疗痹证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新安健脾系列方不仅能减轻痹证关节局部症状,还能改善痹证患者系统病变,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新风胶囊通过下调ENST00000619282和NF-κB的表达、上调miR-148b-5p的表达,抑制类风湿关节炎脾虚湿盛证患者炎症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逃逸;新风胶囊可通过调控circ-0003972、miR-23a的表达,抑制/PI3K/AKT/mTOR通路激活,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脾虚湿盛证患者心功能、免疫炎症指标。新风胶囊通过调控类风湿关节炎脾虚湿盛证患者炎症免疫相关蛋白IL-11、IL-17、PD-L2等,细胞凋亡逃逸蛋白caspase3、CD40、SMAC、HSP27、HTRA等,改善疾病活动性指标和患者感受,提高其生活质量。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可通过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circRNA_0003307/miR-191-5p/TRAF6/NF-κB调控网络,抑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免疫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新风胶囊通过调控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蛋白IL-8、IL-17、PD-1等,从而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心功能、免疫炎症指标。新风胶囊通过调控骨关节炎湿热证患者免疫炎症蛋白ICOS、PD-L2的表达,从而改善其心功能、免疫炎症指标、患者感受,提高其生活质量。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通过调控Gout湿热蕴结证患者免疫炎症蛋白GM-CSF、IL-8、MIP-1β和TNF-RII等,从而减轻其临床症状。(文建庭 刘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Q)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