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内快讯
南京是怎样在全国率先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
点击次数:2194次2007-3-10

www.jstcm.com       2007年3月10日          21:16:58

   

image

 [重要提示] 南京市委主要领导3月6日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上表示:“南京的民生保障要走在全国前面。今年,我们将按照两会要求,投入更大的精力,在民生问题上取得新的进展,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南京700万老百姓。”而在此之前,南京就提出“今年一定要建立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南京市委、市政府不仅这样说,而且早已在实践之中——今年春节刚过,南京市为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在全国首创社区卫生“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基本用药零差率”的重大改革——从今以后,患者在社区看病,再也不用担心医生乱检查,再也不用担心医生开大处方拿回扣,而且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药价将比现在至少便宜15%以上。


  社区卫生机构  政府全额拨款

  近年来,南京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最多,社区卫生服务城市人口覆盖率和居民选择社区门诊的比例最高,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推行最早,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探索最活跃,率先实现了社区门诊达到总量的40%和医药费用比医院减少 50%的目标,在全省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一直是南京卫生工作的亮点,南京市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没有满足,而是勇于、善于在改革中发现新问题,勇于、善于倾听群众意见,关注民生了解民情,敢于抓住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大胆推出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又好又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新举措——今年2月,南京市启动这项事关卫生工作全局的改革,抓住了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首先在秦淮区推出了社区卫生服务“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基本用药零差率”的重大改革,真真实实、切切实实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实惠送到了群众的手中。

  秦淮区在南京市发展社区卫生工作方面起步较早、投入较多、成效也十分显著。到今年初,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到 100%,城市居民人口覆盖率达 100% ,去年底又通过了“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评估验收,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先后受到卫生部高强部长、省委李源潮书记、南京市委罗志军书记、省卫生厅郭兴华厅长和南京市许仲梓副市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基础在全市不算很强的区,却在为民办实事上动足了脑筋。

  政府全额拨款。这个区在全国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响亮的口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政府全额拨款。他们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加大经费投入。区里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设立社区卫生服务财政专户,实行中心主任和财务人员派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财、物等管理,所需费用全部由财政拨款,由政府支出。这样,就从根本上切断了医务人员与经济创收、医药购销的利益联系,医务人员再也不要为了自己的起码生存而处心积虑地在患者身上想办法,再也不用去开大处方。群众来这里看病用不着担心医生开“大处方”从中捞好处,用不着担心会拿到“高价药”,因为开再高再大的处方医生本人拿不到任何好处,他们的收入多少完全不同处方挂钩。这样,医护人员的心思就全部放在怎样尽快把患者的病治好上面,他们只是为患者全心全意服务一颗真诚的心。

  医院收入和支出实行二条线。收入归收入,统一打入指定账户,支出则另有账户,支出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拨付,这就把药医分离,改变名为“以医养防”实是把负担通过药价转嫁给病人的状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新调整和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结构,实行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社区卫生服务职工工资和奖金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核定,考核发放。中心主任年收入探索试行年薪制,标准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统一核定,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考核后发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聘任期间暂停执行档案工资,严格执行岗位工资,以岗定薪,一岗一薪,岗变薪变。档案工资仅作为职工计发退休费、调资、晋级、调动、缴纳社会保险等的依据。

  

基本用药不赚群众一分钱

  基本用药零差率,不赚群众一分钱。“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成因之一。实行社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零差率销售,是降低药价、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有益尝试和有效举措。南京市研究制订了《秦淮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并在认真调研比较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确定了《秦淮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社区基本医疗用药供应商和销售价格。辖区30万社区居民因常见病、多发病持居民健康卡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购买《秦淮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也就是说这些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赚一分钱,没有一分钱的利润。

  南京市秦淮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政府全额拨款了,基本用药零差价了,收支两条线了,医院和医生就都不会再盯着老百姓的口袋了,在社区看病就医完全可以放心。但这不等于说社区卫生服务就万事大吉了。社区卫生服务能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能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是要提高社区卫生队伍素质,要不遗余力培育人才。为此,秦淮区前所未有地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与省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的合作,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科医学理念、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适宜技术、提供适宜服务的社区卫生人才;同时,他们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加快选拔一批优秀、有潜力的中青年医疗技术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工作平台,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努力进取中早日脱颖而出;在这个基础上,还不失时机引进人才,大力开展高水平医学技术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引进工作,逐步调整卫生队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适应社区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卫生人才队伍;按照安全、廉价、便捷的原则,秦淮区开展社区出诊、社区巡诊、社区康复指导和家庭病床等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以家庭健康保健合同为载体拓展社区首诊的覆盖面,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工作,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这就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稳步向前推进。

  “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是南京市加快社区卫生发展的大胆尝试,是卫生改革的创新之举,基层卫生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而不是盯着老百姓的口袋。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南京市主管卫生的副市长许仲梓在谈到今年全市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新举措时说,年内最关键的工作,就是秦淮区试点基层医院药品“零差价”。他说:“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同志都盯着‘病’和‘药’,政府充其量也就是办了一个低水平的小诊所,其结果是必死无疑。”

  

“南京经验”引领社区卫生服务新方向

  近年来,南京的卫生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很多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被誉为引领社区卫生服务新方向的“南京经验”。但是,作为南京市卫生局局长的陈天明对此并没有满足,他想的就是怎样更好地把省、市领导关注民生的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怎样让更多的群众通过看病就医感受到卫生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实惠。陈天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京市秦淮区社区卫生服务试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基本用药零差率”改革,就是完全切断社区的医务人员与经济创收、医药购销的利益联系。患者进社区看病,就再也不要担心医生乱检查,开大处方拿回扣,而且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药价将比现在至少便宜15%以上。陈天明表示,这项改革方案一旦试行成功,今年下半年,南京就会向全市社区卫生机构推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真正落实到位,要努力把它做成南京的品牌、全市的模版和全省乃至全国的亮点,为今年下半年全市推广提供一个系统的做法。   

  南京市秦淮区运用网格地图管理思想,对此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按照每800户居民为一个管理网格,每1万居民为一个管理片区,全区5个街道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划分为均衡覆盖全区的30个管理片区、112个管理网格,将2 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和1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全科工作团队均衡分布在管理片区内,实行分片包户,以健康保健合同和居民健康卡为载体建立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慢性病防治、传染病管理、妇儿保健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上,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6个行政村设立全科医生工作站。全科医生定期下派到工作站,方便居民就近享受健康指导和服务。

  南京市秦淮区的这项改革举措引起了国内同行的普遍关注,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南京的这项改革举措抓住了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有利于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又好又快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建立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状况,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从而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希望秦淮区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创造经验,力争下半年在全省推广。 

(新华日报)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